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1:47

安好了镜片,接下来就是安装光圈组件。

下图是库克镜头的光圈组件。注意看它的光圈叶片。光圈叶片决定了光圈孔的形状,而光圈孔影响着所谓的“焦外成像”。越接近圆形的光圈孔,其焦外成像就越好。通常相机镜头的光圈叶片在7片左右,光圈孔是多边形,而电影镜头几乎都接近圆形。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1:48

当镜头的全部组件组装完成之后。接下来,将是一道不可思议的工序:把所有组件再全部拆下来!这是因为第一次组装是“适应性组装”,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次装配来测试各组件间是否有“排斥反应”。如果运转正常,那么这枚镜头中的各组件从此就是一家人了。然后这一家老小将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后续的工序。

后续工序的第一步,这家人会进入无尘室进行全面清洁,特别是镜片组。库克的镜片用丙酮清洁剂进行清洗。用什么清洁剂处理镜片取决于镜片的镀膜材料。每个镜头厂商都会推荐适合自家镜头的清洁剂。所以用户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不要乱用清洁剂。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1:50

清洁完毕后,再次把所有组件重新装配起来,这次就是“最终组装”。

此时,装配完的镜头是没有对焦刻度环的。而下一道工序就是给每个镜头量身定制刻度环。首先,把镜头安装在“对焦增量仪”上。然后,仪器驱动镜头的跟焦齿轮,让镜头从最近对焦点向无穷远推进,电脑记录下该镜头的镜筒旋转位置所对应的合焦距离。

然后,用激光刻字机根据对焦数据,在一个空白的刻度环上刻出该镜头的对焦刻度。然后再把这个刻度环装在对应的镜头上。由此可见,每枚库克镜头的对焦刻度环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一旦镜头被拆开维修,其刻度环很有可能要重新制作。

如果是i系列镜头,还要向镜头内的传感器写入对应的对焦参数,让其输出的数据跟实际对焦值等同。

至此,一枚库克镜头就制造完成了。

作为摄影师,镜头就是我们的工作伙伴。一枚优秀的电影镜头不但包含着精良的制造工艺,更体现着制造商对电影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
2009年2月23日译

下一篇:《探访电影镜头厂 之 法国爱展能》

fissa 发表于 2010-10-31 21:57

这个可就玩大啦,,,哈哈哈!不过我喜欢~~回头慢慢看!gochinway05;)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2:00

这个可就玩大啦,,,哈哈哈!不过我喜欢~~回头慢慢看!
fissa 发表于 2010-10-31 21:57 http://www.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的目标,一支cook,一支爱展能,收手~~~~~~~~~~~~~

fissa 发表于 2010-10-31 22:03

我的目标,一支cook,一支爱展能,收手~~~~~~~~~~~~~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2:00 http://www.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还不懂。。。看完再做评价gochinway06;)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3:43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弄个玩玩
driftangle 发表于 2010-10-31 22:59 http://www.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去色影无忌或香港老花会看看,大把用单反玩电影头的~~~~~~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3:46

我还不懂。。。看完再做评价
fissa 发表于 2010-10-31 22:03 http://www.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很容易懂的,电影头VS相机镜头=军用GPSVS民用GPS,一个误差0.1米,一个误差10米~~~

fissa 发表于 2010-10-31 23:50

很容易懂的,电影头VS相机镜头=军用GPSVS民用GPS,一个误差0.1米,一个误差10米~~~
今天没货 发表于 2010-10-31 23:46 http://www.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开动时,,,再带上嫩这个顾问。。gochinway03;)

三只猫 发表于 2010-11-1 16:36

围观学习~~gochinway07;)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ZT】探访电影镜头厂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