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我不能把奶奶一个人丢在山里”(组图)
也许你的内心会有所触动,也许你想做但是却因能力有限不能为她做什么,但至少你可以留下你的祝福。这就是我要介绍的女孩和她的奶奶.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482887127.jpg
翻过一座山,再拐过一道弯,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下到沟底,爬上对面的半山坡后,小莹的家就在眼前了。
平时从学校到家,她要走一个多小时,8月6日下午,她从学校回家时仅用了40分钟。她就读的新密市尖山风景管理区(原尖山乡)沙孤堆小学到她家所在的安口村之间有一段盘山公路,与记者一起,她先坐了十分钟的车。“这是我第一次坐车回家。”小莹说。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684775500.jpg 8月6日,大河网“快乐分享联盟”的义工组织城里孩子来到沙孤堆小学,和贫困的山里孩子搞手拉手帮扶活动。作为活动的一员,正在过暑假的小莹来到了学校。
小莹的班主任白老师对记者介绍,沙孤堆小学有120多名学生,开学后该上五年级的慎小莹是最困难的一个。小莹今年11岁了,身高只有1.2米,四五十斤重。她的父亲、爷爷都不在人世,母亲下落不明,她和体弱多病的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祖孙俩有两亩山田,打的粮食仅够吃,小莹不上学时,还要想法挣钱,维持家用。特殊的家庭使小莹性格孤僻,“课间同学们嬉闹时,她都是一个人发呆。”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773633971.jpg
白老师说,自从小莹上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没有收过她的学费,她仍然没有新衣服,没有新文具,“但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她从来不迟到、早退、旷课。不过学习成绩中等。”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838393416.jpg 一个满目荒凉的家园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90172665.jpg
见到院子里来了外人,放下正绞的一簸箕花椒,小莹的奶奶有些慌张,忙不迭地说家里太乱了,脏了大家的眼。
院子其实就是门前3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空地被一颗泡桐罩着,树下有青青的苔藓。没有围墙,连记者想象中的破旧的木栅栏都没有,院子外是一大片玉米地。
门倒是木栅栏做的,跟着小莹进去,一股霉味扑面而来。三间屋子依石壁而建,后面当然没有窗子,屋里很暗,小莹拉亮了灯,这是她们家唯一能用的“电器”。屋角里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已经坏了。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2976183834.jpg 烧柴禾的灶台也砌在屋里,烟把墙壁和房顶熏成了黑色。锅里盖着馒头和剩菜。奶奶说那是给小莹留的,她不知道小莹中午不回家吃饭了。记者不认识是一种什么菜,奶奶说是后山上摘的野菜。
说起一日三餐,奶奶就抹眼泪,她说家里连个鸡鸭都没喂,正长身体的小莹几乎没吃过荤腥,“你看她又低又瘦,脸上也没点血色,俺看着心疼,但俺也没啥办法。”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024450546.jpg
家里养了一条看家的大黑狗和一只小猫,小猫见了小莹就往她身上跳。她们没有邻居,方圆200米就住着她们祖孙俩,看门狗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小莹不认为家里只有她和奶奶,“黑狗和小猫是俺的朋友,也是俺家的家庭成员。”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072949018.jpg 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281601383.jpg
奶奶说,门前的玉米地有两亩见方,这里的粮食足够她们祖孙俩用了,但“山里时旱时涝,活命的粮食不敢卖。”她们唯一的收入是卖“拍子”。
说着,奶奶把一根荆条徒手劈成两半,开始编织。二十分钟后,一个“拍子”就编成了,它是密密实实的长约8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方块。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281608312.jpg “拍子”是煤矿上用的,隔一段有人来收,她们把“拍子”送到山顶上的公路边。“我编的一个‘拍子’卖三毛五分钱,小莹编的差些,只能卖三毛钱。”奶奶说,前些年夏秋时都是她到山上杀荆条,现在她身体不行了,经常左腿和后背疼痛难忍,杀荆条的事就落在了小莹身上。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396493766.jpg
要是荆条充足,挣些零花钱也不愁。暑假里,小莹天天到山上杀荆条,她用镰刀把小指头粗细的荆条割下来,再打成捆,把它们拉下来。“乡里说要保护山上的植物,不让杀荆条了,我们以后咋挣钱啊?”小莹有了新的难题。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476891843.jpg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小莹三岁时,被她姥姥抱了过来,当时听说她爸爸死了,妈妈下落不明。”在离小莹家200米之外,最近的“邻居”对记者说起了她的身世。
小莹外婆家在荥阳。小莹爸爸是入赘过去的,一直在煤矿上工作,手里有些积蓄。8年前,小莹3岁时,爸爸突然离奇死亡,妈妈下落不明。她的外婆把小莹送了过来,对她的爷爷奶奶说:“这是你们家的根,还留给你们吧。”小莹没有叔叔伯伯,从此,小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两年前,爷爷又撒手人寰。
“上小莹家,必从我们家门口过,8年了,我们没见过小莹的姥姥和妈妈来看过她。”一名中年妇女提起这事情绪有些激动。
一颗令人起敬的孝心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608751.jpg
“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中年丧子,听我说了小莹的事后很想收养她。郑州英协外语小学的美国籍教育顾问‘大石头’也想吧小莹接到郑州上学。这样,小莹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就会改善很多。”叶子对记者说。
8月6日,在小莹家里,叶子郑重对祖孙俩提到了收养的一事。
“奶奶能去吗?”小莹问。
“恐怕不好说。”叶子说。
“我想到郑州上学,但奶奶不能去,我就不去。我不能把奶奶一个人丢在山里。”小莹说得很果断,果断得让人落泪。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738429157.jpg 奶奶说,你去吧,奶奶自己还能做饭吃,等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再接奶奶到城里住……
小莹坚决不去。
奶奶哭了。
小莹也哭了。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6/wx7452_1163643803430316.jpg
附:
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8日讯大河报报道:11岁,身高1.2米,体重约25公斤,一张没有血色的脸上写满童年艰辛的记忆……这个“小不点”叫慎小莹。
小莹的家在河南新密市尖山风景管理区的一处山沟里,除了70多岁的奶奶外,她再无亲人。她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后才能走到离家最近的沙孤堆小学。假期里,她和奶奶就在附近的山上砍荆条,编“拍子”卖钱,这是祖孙俩唯一的经济来源。
日子过得很艰难。在大河网义工组织“快乐分享联盟”的帮助下,有人愿意接小莹去郑州上学,但小莹拒绝了,很坚决……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没错啊~~~
怎么办,中国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我们就算帮能帮几个?
无言啊~~看到这,想起了那几万亿的USD...
.... 楼上,别憋着了。想骂就骂gochinway32;) gochinway3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