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一将出场万骨枯 ——《赤壁》群雄谱(未完待续)
题记:斑驳的纹路,锈蚀斑斑,光影变幻中,伴随着主创名单渐渐地恢复宝剑铸成时的精美原貌,宛如逆时光之流而上,锋芒
尽现。吴宇森和他的工作伙伴们,在故纸堆中、从历史的洪
流里,穿越1800年的历史再现了《赤壁》这场经典战役。
* 曹操 ——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
静宏深远的大殿之中,文武百官东倒西歪,打着哈欠。殿内殿外肃然,年轻的汉献帝端坐于大殿上,无声无息得如一个讷然的偶人。
啼声婉转,一只鸟儿翩然飞入,给疏冷寂静的宫殿带来一丝生气。百无聊赖的汉献帝逗弄着掌中小鸟,心中却深恨自己肋下为何不能生出一双羽翼,飞出这无边的牢笼。
连绵宫殿的轮廓,仿佛小山的剪影,一重重,叠叠幢幢在视线里。忽闻殿外环佩之声铿锵不绝,惊得那鸟儿唧一声飞往宫殿深处去了。
但见来人步履矫健,踏地有声,四合云纹织锦袍服,腰间白玉版带扣赤色珊瑚、月白吩、金嵌松石套襁、鞘刀、燧、连环白玉佩。进得殿来,并不跪拜,只施一礼,反是那汉献帝惊惊怯怯,敛衽起身,恭然相迎。
那人淡淡一笑,眼中似是无波无浪的平静,最深处却闪过转瞬即逝的光芒。
——这便是电影《赤壁》的开篇。
建安十三年,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开始了东征西讨,歼灭群雄的战争。平定北方之后,兵锋转而南向。
《赤壁》以曹操杀孔融祭旗开始,接下来展现“新野”一役如何将刘备军队击溃,进占江陵。令曹操这个“贪残虐烈无道之臣”的形象呼之欲出的同时,也着重体现“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德不足。”的人物特征。
此片公映之前,我是怎样也没有办法把张丰毅和曹操对等起来的,在我看起来,这两个人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三国”的故事太为人所熟知了,以至于心目中已经对主要人物有了一个固化的思维定式。
然而,《赤壁》中多情的曹丞相,却整日于营帐之内悬一幅小乔画像,挥军八十万,南下讨伐江东,其目的,却只是为了一个女人——这多少都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也许,这只是吴宇森一个人诠释出来的曹操,也许;他太想让这个一代枭雄也沾上些人间烟火、儿女情长。然而,曹孟德毕竟不是吴三桂,冲冠一怒只为红颜。吴导演,他毕竟还是小觑了曹操。
张丰毅版的曹操,少了些冷漠,多了些人情味儿。他与神医华佗诙谐调侃、对属下爱护有加、对小乔倾心思慕、对人才求贤若渴。即便还不能完全颠覆曹操早已固化的人物形象,但至少,也不会太令人心生厌恶。
只是在形象上,张丰毅与白面奸雄曹孟德还有十足的差距,但毕竟,这只是一部国际化的商业娱乐大片,完全没有必要像某些比较极端和偏执的人那样——走进电影院,仿佛是花了巨大的代价去的,觉得不满意,就好象被导演迷奸了一样,认为自己不被尊重受了侮辱,于是一看完电影就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口角之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吧。
尽管众人对张丰毅的演绎褒贬不一,就如同历史上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也颇有争议一样。而我还是比较认同鲁迅的评价,他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周瑜 ——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周公瑾,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据说,周瑜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谬误,史书记载中,民谣有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说实话,梁朝伟版的周瑜,多多少少还是令我有些失望的,或许,这只是我之前期望过高所致。
赤壁一战时,周瑜刚刚娶了小乔,新婚不久,至多二十有余,当是英姿勃发的年少英雄。而伟仔在年龄上便先输了三分。幸好,周润发知难而退,婉言谢绝了吴宇森的力邀,明智地辞去了周瑜一角,否则的话,可怜的周郎更不知会被作践成什么样子了。
梁朝伟的长相的确不差,只可惜,五官俊美到无可挑剔的金城武总是时刻伴随左右,又有张震这样一个冷面帅哥时常与他为伍,所以,伟仔的光芒被这两人掩盖掉不少,相形之下,甚至有些黯然失色。
而他与小乔心心相印的旷世之恋,并没有使此片增色,反而拖沓无味,有画蛇添足之感。毫无意义的床戏完全可以删减,箭伤之后的包扎也浪费了好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加上搞笑的台词,使原本风华绝代的一对壁人看上去总有些滑稽可笑。比如,小乔给周瑜未出生的儿子取名叫“平安”,还宽衣解带,让他听自己腹中的胎音,而周瑜一边听一边哼出的曲子,怎么听都是一首现代通俗歌曲。还有,这对小夫妻居然给刚出生的小马驹取名叫“萌萌”,而儒雅博学的周瑜还说这个名字符合荆楚之地的含义,实在是不伦不类,难怪会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吴宇森对周瑜这个人物十分偏爱,为他设计了许多讨巧的细节——赤壁练兵时为牧童削笛、以虎喻曹说服孙权出兵、借草绳之说阐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三江口战役时为赵云挡箭。这一切都充分展现出周瑜的人格魅力。
总体来说,梁朝伟诠释的周瑜还算说得过去,只不过,这个版本的周瑜却不会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诸葛孔明——千载谁堪伯仲间*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一幅对联,用一到十这几个数字、五行以及方位名词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而最后一句“水面偏能用火攻”,无疑讲的便是赤壁之战。
《赤壁》尚未公映,宣传海报率先曝光,第一眼见到金城武版的诸葛亮,实在惊艳无比,想必,这是有史以来最帅的一位诸葛先生了。
然,小武哥帅则帅矣,却实在无法胜任这个角色。比起他在《如果.爱》中可圈可点的表演,接下来的《投名状》就略微有些逊色,而如今一部《赤壁》,则是被人贻笑大方了。
不知是不是吴宇森有意安排,想把这位诸葛武侯改造成足智多谋与诙谐幽默并存的一个人物,还是编剧所撰写的台词过于幼稚粗浅,总之,此片中的诸葛亮,不知为何成为了被严重“恶搞”的对象。90分钟的一部戏,不知多少次,观众皆被这位帅哥雷倒。
在众多粉丝心目当中,金城武绝对是“电眼通杀”的超级偶像,不论何时何地,目光闪处,必然死伤一片。而此片中的诸葛亮,眼中不曾闪过多少睿智的光芒,反而透出些许意味深长的暧昧,总觉得他和周瑜俩人眉来眼去,有断袖之嫌。就是跟孙尚香之间,仿佛也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
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与才学见识的共有三场大戏:第一场便是舌战群儒,结果导演把这场群戏变成了他与孙权两个人的对手戏,最搞笑的就是诸葛亮拍拍风尘仆仆的衣衫,起身离席时身姿婀娜地踩着小碎步,简直叫人忍俊不禁。第二场则是与周瑜斗琴,以琴音传达心声,电影毕竟是艺术,有些情节如此艺术化地展现也十分合情合理,只不过,两人弹来弹去,怎么听弹的都是吉他。唯有第三场,三江口的八卦阵,才终于让金城武扬眉吐气地做了一回诸葛孔明。
如果单纯从欣赏一部商业大片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相信许多人的感觉会和我一样,就是觉得这部戏实际上挺好看的。尤其是诸葛亮一改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智者形象,让人顿觉轻松活泼,全无历史剧的沉重之感。 gochinway41;)素素写完了没?
羽扇纶巾为什么我看到这个词 首先想到的是诸葛大爷呢? 原帖由 藜落苍萱 于 2008-7-22 10:14 发表 http://chinwa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gochinway41;)素素写完了没?
羽扇纶巾为什么我看到这个词 首先想到的是诸葛大爷呢?
那是因为诸葛大爷抢了人家周瑜的风头呗。实际上,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羽扇纶巾来形容周瑜在战场上气定神闲的儒将风度。可是后来,人们觉得戏台上的诸葛亮总是拿着一把羽毛扇子,形象上更符合羽扇纶巾这四个字。 自己写得?职业撰稿?gochinway22;) 看了两个多小时觉得没过瘾,既然把赤壁整个按照“魔戒三步曲”来拍了,长板坡那段有点草率了。
我是开演快十分钟才进去的,发现已经是刘夫人投井了......于是等着看赵云那七进七出了,谁知道又是一笔代过了
前些日子那个“见龙卸甲”拍的就不传奇,赤壁这段也人性化了--有点遗憾。
赤壁肯定是按照三国演绎的思路,曹操还是个反派,和刘、孙三人基本定位准确
后来的“八卦阵”那场还算精彩,等着看续gochinway58;) gochinway14;) 说到这个我还能想起来呢
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
忠勇扶汉室,情义比桃园。
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
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子龙子龙世无双,五虎上将威名传。
我举世无双的子龙哥哥 很抱歉,还没看gochinway45;) 诸葛孔明由金城武来演?演的咋样?gochinway43;)